超強颱風“威馬遜”導致我國海南、廣東、廣西三省區數百萬群眾受災。災情發生後,紅會積極行動,給廣東災區送去了兩千床棉被。鑒於南方正值三伏天,氣溫超過30℃,紅會的“送溫暖”行為,招來非議。那麼,災後救援時送什麼,到底如何確定?棉被為什麼成了必選項?
  救災物資需要受災地區統計上報
  紅會表示,救災物資的需求,是災區上報而來的,這在我國現有的救災機制中,的確有據可依。
  民政部和財政部聯合下發的《中央救災物資儲備管理辦法》中提到,災害發生後,受災省份可向民政部提出申請使用中央救災儲備物資。送交的書面申請中除了受災情況外,必須要寫明需要救災物資種類、數量。民政部根據書面申請,統籌確定調撥方案。
  根據中國紅十字會的《自然災害和突發事件救助規則》,各級紅十字會要在災害發生後的48小時內上報首期災情報告,其中就包括急需救濟的計劃。紅會要求各級紅會在調撥、存儲救災物資時都要填寫《中國紅十字會救災工作報表》,其中第一張表中就要求填寫救助需求,並具體到品名、型號、數量以及預計受益人數等。
  棉被是必備救災儲備
  針對非議,紅會官員回應說,棉被是一個傳統的、固定的救災項目,送棉被是常見做法。這和目前我國的救災物品儲備有較大關係。
  在《紅十字會突發公共事件救援救助預案》中提到,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,要儲存一定數量的救災物資,這些物資中,第一項是帳篷,第二項就是棉被。
  此外,在現有對中央級救災物資儲備庫的報道中,例如,昆明、成都、南寧等地儲備庫,都可以看到棉被的身影。可見棉被是我國救災物資的必選儲備。
  毛巾被和竹席去哪兒了
  當然事情總是有變通。
  2010年,廣東遭受颱風“凡亞比”影響,民政部緊急向廣東調運的救災物資中有4000床棉被,該項後有括號,註明4000床中,包括毛巾被。
  2011年,皖北因特大暴雨引發洪澇災害,安徽省向災區調撥的救災物資中,包括“棉被、竹席400條”。
  面對紅十字會的“送溫暖”,受災的湛江市部分鎮幹部表示,“安置點里的群眾需要涼席、毛巾被,但棉被肯定是用不上的”。紅十字會稱棉被的需求是層層上報給他們的,但不知道這些鎮幹部提到的需求上報到哪裡去了。
  新京報新媒體編輯 陳璐 據公開報道整理
  編輯:陳璐  (原標題:救災物資中為什麼總有棉被?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kmryihjbd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